首页 > 新闻中心 > “科创型企业知识产权发展”论坛

“科创型企业知识产权发展”论坛

2019,08,09

在上海知识产权国际论坛召开之际,11月18日下午,一场以“科创型企业知识产权发展论坛”为主题的小型知识产权论坛在上海启迪漕河泾科技园“G60科创走廊展示区”举行。本次论坛尝试了“民间搭台、企校联合,法学学者和司法界精英跨前指导企业”的沟通平台模式,从提升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能力的角度,以更“接地气”的方式努力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法治环境。上海市政府法制办副主任、华东政法学院兼职教授罗培新,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副庭长、上海浦东新区知识产权局副局长丁文联,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教授李秀娟和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讲师宗绪志等4位法学博士,就提高企业知识产权意识,积极发挥知识产权激励创新、促进创业的作用等进行了深入地交流,来自松江区内的60余家规模企业代表参加了论坛。

 

本次论坛召开之前,主办方就知识产权有关问题向企业发出了调查问卷,调查结果并不尽如人意。尽管“知识产权”这个名词随着政府的高度重视日渐普及,但实际上,企业对知识产权的意识和对知识产权的认知度不高,即使是许多大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有时也无法正确地理解知识产权;企业管理层对知识产权的忽视直接导致了企业没有建立起有关的管理规章制度;致使一些知识产权的管理和保护方面的具体事务不能及时地得到处理,也使得企业不能对市场上出现的新的技术成果做出迅速的反应,从而给企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面对这种情形,上海法学界的4位年轻博士在论坛中积极建言献策。

 

罗培新教授认为,如何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让放在抽屉里的“钱”走向市场、创造收益,是一道亟待破解的难题。对此,上海在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过程中,需要借鉴域外成熟经验,以高远的眼光和超拔的智慧,大胆破除体制机制的种种藩篱,以制度之轨铺就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他介绍,本市已经形成《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草案)》,正在提交人大常委会审议中,该条例在制度设计方面为科技成果转化和转移进一步松绑、放权,并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丁文联法官认为,在现代社会竞争中,企业对于知识产权应有新的认识。传统的竞争模式往往是在技术上或者在商业模式等单一要素上的竞争,但是今天的竞争模式更多的是技术、商业模式和知识产权三种要素结合在一起、融合在一起,这是一种新的竞争模式。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企业应更加关注“商业+互联网+知识产权”的新竞争模式。他提出,企业在关注融合的同时,也要注意厘清专利、商标、版权、著作权等各类知识产权的边界。他建议企业处理好知识产权融合和厘清的关系,将会发展得更好、走得更远。

 

李秀娟教授着重分析了前期开展的知识产权调查问卷情况。在此基础上她建议,随着我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出台,势必会推动各企业把本单位的知识产权战略工作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所以,企业越早制定合理的知识产权战略,便能越早一步站在竞争的前沿。要强化管理者的知识产权意识,并对企业的一般员工进行必要的培训,有条件和需求的企业应成立一个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以专职管理相关事务,在战略层和战术层全面开展知识产权管理。

 

知识产权是促进创新的重要引擎。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共上海十届市委十三次全会上通过了《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其中提出了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并要求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市的战略。本次论坛发出倡议,为了在全球化的经济发展中争取较好的竞争优势,获得更大的发展,企业就必须充分重视知识产权的管理问题,加大培训力度,完善制度建设,尽快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